概況
通江,位於四川東北部,古屬巴國,秦屬巴郡,西魏置縣,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。幅員面積4116平方公里,人口73萬,素有“川陝蘇區首府”、“中國紅軍之鄉”、“中國銀耳之鄉”、“中國溶洞之鄉”的美譽。通江歷史悠久,文化厚重。擂鼓寨新石器遺址是通江史前文明的見證;千佛崖唐代七級浮屠、白乳溪淨土變佛雕,堪稱“國之瑰寶”。歷代以來,頌揚通江山水、風土人情、歷史文化的各類作品卷幀浩繁,有不少被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通江資源豐富。水資源可開發量達20萬千瓦,鐵、鋁、煤、石膏、大理石、石英、天然氣等礦產資源30餘種。林地面積2321平方公里,生物資源2200餘種,有紅豆樹、楠木和被譽為“活化石”的銀杏樹等珍稀樹種,中藥材2000多種,野生動物103種,紅腹錦雞、大鯢等14種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。尤其是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,以通江為中心的通南巴天然氣構造帶經初步勘測儲量達8669億立方米,天然氣的開發將對通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。
通江,是中國銀耳的發祥地。早在清代,通江銀耳就已成為宮廷貢品,醫學專著《本草問答》、《本草詩解藥性論》及《御香飄緲錄》均有收錄,迄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。1995年,通江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正式命名為“中國銀耳之鄉”。2004年,國家對通江銀耳實施了原產地保護。
集自然風光、革命遺址、歷史名勝於一體的旅遊資源,是通江的一大特色。諾水河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,由“諾水洞天”、“臨江麗峽”、“空山天盆”、“唱歌石林”四大景區組成,有著名景點270餘處,面積525平方公里。溶洞堪稱人間仙境,是亞洲最大的地下溶洞群。這裡山山有洞,洞中有洞,洞洞獨特。諾水洞天與臨江麗峽、空山天盆景區相映生輝。金凝玉砌的溶洞、五彩斑斕的河水、清幽如畫的群峰、飛泉瀉壁的峽谷、原始豐茂的森林,融雄、幽、險、奇於一爐,已成為西部旅遊新亮點。
通江,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首府。川陝蘇區被毛澤東譽為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大區域”。李先念、徐向前等446位將軍曾在這裡運籌帷幄,血戰疆場。當時通江總人口不足23萬人,就有4.8萬餘人參加紅軍,新中國成立時僅4000餘人倖存。傅崇碧、何正文、陳彬等10位通江籍兒女成長為共和國將軍。胡耀邦、江澤民曾先後為“川陝革命根據地軍史陳列館”、“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”題寫館名。至今保存完好的紅軍遺址、遺物、文物遍布全縣,其數量之多,內容之豐富,文物之珍貴,全國罕見,堪稱“露天革命博物館”。“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”、“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”、“紅雲崖紅軍石刻標語”被列為全國12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。
改革開放以來,通江人民在各級黨委、政府的領導下,發揚“紅軍精神”,苦幹實幹,經濟、政治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的發展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兩次親臨視察,並把通江作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聯繫點。目前,全縣人民搶抓歷史機遇,立足“三鄉特色”,發展“三大經濟”,加快“三個轉變”,以扶貧開發為中心,以解決“四難”(行路難、看病難、飲水難、上學難)為突破口,開放式工作,參與式建設,整體式聯動,積極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、構建和諧通江的偉大事業中。